
以色列为何下狠手打击胡塞 斩首行动背后的考量!老话说得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在中东上演的戏码却是黄雀直接端了螳螂的老窝。就在萨那的夏末时节,胡塞的官员们正举杯庆贺年度工作总结时,死神已经悄然降临。

以色列派出十架携带着各类型炸弹的F15战斗机,从地中海东岸腾空而起,穿越茫茫夜空,直扑千里之外的目标。8月底,这一幕真实发生在也门首都萨那。据中新社报道,也门胡塞武装“最高政治委员会”主席迈赫迪·马沙特在当地时间8月30日宣布,该组织行政机构负责人艾哈迈德·拉哈维在以色列8月28日对萨那的空袭中丧生。

这次袭击共造成包括副总理在内的多名胡塞武装高层人员丧命,是对胡塞武装近期频繁使用弹道导弹袭击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和特拉维夫等地的直接报复。当时,胡塞武装高层正在首都召开过去一年以来取得战果的“庆功会”。以色列挑选这个时间节点发起袭击,目标是针对胡塞武装高层实施“斩首行动”。

有趣的是,在这次庆功会中,胡塞武装的真实领袖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并未露面。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也在袭击中安然无恙。因此,以色列的袭击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出动十架单价上亿美元的F15战斗机以及精确制导导弹远赴2000公里外执行轰炸任务,成本惊人。

相比之下,胡塞武装动用的是伊朗提供的低成本山寨导弹。这些低成本武器让胡塞这只“拖鞋军”搅动了中东局势。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令以色列头疼不已。此次袭击可能是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筹划已久的行为,但除了损失几位部长和副总理外,胡塞武装的权力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拉赫维倒下了,副手可以迅速顶上;部长损失掉几位,很快会有继承者。这种组织的韧性使得单靠空袭手段无法打垮胡塞武装。

更重要的是,胡塞武装背后有整个什叶派联盟体系的支持。伊朗援助的武器源源不断,黎巴嫩真主党与其不断交流对抗经验。以色列这次袭击除了引发更为激烈的报复行动外,并未取得理想中的战果。

在中东这片土地上,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往往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以色列空袭了胡塞武装的核心人员,自己的核心人员也将面临被袭击的风险。双方都在赌:以色列赌通过持续打击最终让胡塞武装崩溃;胡塞赌拖下去看谁先撑不住。但从目前形势看,这场赌局还远未到揭晓答案的时候。
胡塞武装控制着2300万人口,还控制了包括首都萨那在内的也门西部和北部的大部分人口稠密地区。这样的基础条件注定双方的对抗将是一次长期性的冲突。尽管以色列占据了装备优势,但在胡塞武装面前,空袭的成本高且效率无法保障。当地在对抗美军无人机、战斗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次袭击只会让中东局势进一步紧张,不会带来任何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已陷入“打不赢、谈不成、拖不起”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内部与巴勒斯坦的问题已上升到国际人道主义危机;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伊朗、胡塞等具有军事实力的周边国家及地区的攻击。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若非美军支持,以色列在中东的局面早已被改写。正如胡塞武装高级官员穆塔达在社交媒体上所言:“无论付出何种牺牲,我们都不会抛下在加沙的兄弟。”这标志着相关袭击只是局面升级的开始,中东这场乱局仍未落下帷幕。
第二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